標籤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下眾之愛》 幹死一個蕩婦

大概也是去年同期,看了園子溫的《地獄でなぜ悪い》,講著魯廢材的電影夢想,用離奇的劇情把對電影的熱情用血、死、殺等元素狂暴的展現,不色情的時候就很暴力完整呈現出激射感。

而昨晚看的《下眾之愛》,我覺得可以看做是底層魯影癡的電影夢追尋之路,只是《地獄でなぜ悪い》最終看起來是獲得良機(雖離奇),而下眾之愛像是賤人的執著總是無疾而終,看著看著那些不得志跟消沉多少貼近多數情況,但那魯廢們天天有炮打的片段還是很離奇(但應該是某種上映需求,像是羅曼情色電影),如果把有炮打片段全部刪除,應該就可以打著「真實故事改編」的名號,拍成某種偽紀錄片也不為過(但票房肯定差到爆炸死)。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貞子 vs 伽椰子》感覺其實蠻有趣

昨天半夜看了《貞子 vs 伽椰子》感覺其實蠻有趣的。

首先是時間加速的問題,七夜怪談,就是七天後幹掉你,但突然變成兩天後,真的是現代生活風格;再來是數位化的問題,原本VHS錄影帶基本上已經成為骨董,很少人家裡面會有這台機器,而這次學校的貞子粉教授居然把他轉成DVD格式,然後又有人把他上傳到網路影音平台,可以說是大躍進,把古老的詛咒給活化了,真是要命。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困獸之網》自由並不能保證幸福


────────────────直接防雷──────分斷體制線────北緯38度──────────────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殺生》評社會裏「自由」的個人


近日看了管虎的《殺生》覺得頗喜歡,很像是當年看《讓子彈飛》那種氛圍,在封閉的地方說了一個世界的事情,是我們在思考自己與集體關係時的一種矛盾衝突。

(防雷分隔線括弧)

故事很簡單,一位叫做牛結實的男人在叫做長壽鎮的山寨裏頭搞各種小惡作劇,性情單純直接同時像是一個壞孩子王,他會到處欺負人,用各種你想得到也想不到的「創意」去進行,把鄰里鄉民都弄得很難堪,後來還在祖爺爺過世時把「陪葬」的寡婦給救了,帶回去「耍」,村民請回去留過洋的村人子弟醫生回來想個辦法「辦了」這牛結實,希望除之而後快,但大夥又孬種沒人敢用殺的,有也是默默地在等待牛結實自己上鉤而非主動出擊,醫生想到一招就是集體戲,全山寨的人集體配合,要演一齣大夥都覺得牛結實有病的戲碼,看到他就說「你怎麼這樣可憐」、「臉都黃了」之類的台詞,把牛結實搞得疑神疑鬼,真以為自己有啥毛病。之後鎮上有流行結膜炎而有城外防疫局之類的醫生來此查探,意外發現在外頭棺材裡躺著等死的牛結實,才一一的探尋過去。

我覺得結構明白的地方在於這齣戲裡還真沒惡人,醫生會答應要齊殺牛結實,是因為小時候他祖父母在家抽菸時曾經被牛結實從上方透氣窗伸竹竿偷走菸斗,後來醫生把氣窗封死以免牛結實再來偷,但意外讓祖父母窒息身亡,其實錯的是「無知的醫生」,不過因為牛結實是始作俑者,只能把責任轉嫁到他身上好讓自己良心過得去。

這些居民雖知道牛結實作惡多端,卻又拿他沒辦法,要閹他的一群女人在閹割的時候反倒被牛結實反抗非禮的弄得魂不守舍;每次做愛都被牛結實偷窺的夫婦派丈夫去追殺也是不了了之。各種無能為力跟不夠狠都坐實了牛結實可以持續惡作劇的情境,但牛結實也沒做啥大奸大惡的事情,就是素行不良的村人子弟而已,就算知道這人是外來歸化,也無法以這個理由趕走,畢竟移民到這裡的人何其多。

對照於整個長壽鎮,牛結實天真自然,毫無規矩鑿斧的痕跡,他可以在祖爺爺和馬寡婦被放水流的時候把寡婦救下,並說:「這麼多人看到不救是吧?這麼好的婆娘,安逸的很,看什麼?不要唆?不要我自己拿回去耍嚕!」而且還把寡婦的貧血治了,這啞寡婦想拒絕但後來慢慢愛上牛結實,最終還懷孕。

「規矩」兩字大致上是社會秩序維護的一個道統,由家逐漸拓展出去,社會其實是一個家的擴編,這在東西方社會倒是共識,無論上至貴族、王族,下至小百姓,多少都護著「家內利益」,牛結實作為同姓子弟,祖訓72條懲戒不了他,因為他沒犯任何一條,卻又因為小奸小惡不斷遭人不滿,加上破壞各種規矩成性,才會落得人們用集體的力量去「排除」。

集體在醫生子弟的領導底下,演戲時要注意,會演的才演,不會演的遇到時就沉默,共同接戲暗號是鈴鐺,導致牛結實周遭充滿各種鈴鐺聲,他也被這些戲給弄得快瘋,在村人設陷阱底下淋冷雨生病又讓他更深信自己身體有問題,卻又不肯看醫生,直到最後跟他比較好的小朋友跟他說其他人都在演戲騙你,才逐漸發現事實,但也感受到自己不被喜愛,大家又逼迫啞寡婦要墮胎,不然就要殺牛結實,牛結實發現後為了留下孩子,寧願自己一死了結鄉民的願望,這才躺進棺材裡頭等死,最終奄奄一息。

我覺得牛結實像是社會集體當中那「不安分」、「蠢蠢欲動」的慾望,我們為了維持秩序所必須要犧牲的就是性情上的原慾,要忍讓、忍耐才能夠顧大局,最終換得的是平靜而不動蕩的社會,也就是人們追求「長壽」作為一個理想,那得是在十分平和、穩定的地方才能夠完成的願望,長治久安得鎮壓多少事情才能換得表面平靜。

而作為留洋的醫生回到村裡,用這麼個心理戰術要使人「得病」,這秩序的整頓方式與當代精神疾病分類方式倒是不謀而合,先是打上個「反社會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標籤,要你不斷去看醫生,逐漸加強自己有病的信念,最終就認為自己有病得吃藥,藥吃了還真的有病了,也就逐漸脫離社會,無論是隱蔽、死亡的方式進行。

只是劇中有另外一位醫生,那是偵探式的調查人員,一步步的抽絲剝繭探詢牛結實死前到底發生什麼,在線索中築構出一個圖像,也就是歸納線索、推論的過程,倒不是建立假設、驗證的過程,這點蠻有趣的,也才能在最後堅信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在其中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牛結實,剪了個牛結實的頭,一廂情願的為牛結實殺了全長壽鎮的人。

啞寡婦是女性的象徵之一,她代表無法發聲又只能任人宰割的客體,直到遇見牛結實根本不把她當成「殘疾、寡」來看待,逐漸感受到身為一個人的尊嚴,與人的愛慾交疊,懷孕後也堅忍背負社會罵名也要生,把生育這回事的重要性又再次奪回;比起同村做愛都被牛結實偷窺的夫婦,每次都做不成人,後來其婦還組織團體要寡婦墮胎,甚至上升至鎮集體的公,如果讓寡婦生子,鎮的「長壽」將走到盡頭,當年奉先皇命名的長壽也將不復存,女人動則能生、能滅鎮,也是亟欲鎮壓的存在,控制住女人的聲譽(生育)也就控制住家庭結構不至於在這種非婚生的情況當中被破壞。

牛結實的「改過」、「向善」、「懺悔」看得特別讓人蛋疼,那像是被閹去的屌,規訓的屌,甚至最後把自己封在棺材裡,安分守己。已經失去生機盎然的氣力,那種敲打的過程卻又是在這種沉默集體的放任下所完成,又讓人菊緊。

最喜歡一個段是牛結實拿了催情粉,倒到公眾用水裡面,那天全鎮的人都在瘋狂做愛,做的時候很開心,事後都很後悔,牛結實解放了大家,大家卻始終在事後會用道德來自我鎮壓,逐漸遠離能夠「自在」的感覺,像是一朝參與工人運動最後卻當上資本家那樣的悔不當初,讓人搞不清楚到底鎮上的人喜歡做愛還是不喜歡做愛,還是其實他們喜歡的是含蓄的做愛,無法接受在街上公然彼此勾引的交媾,或是破壞他人家庭的交媾。

壓制久了後,「長壽」的人們忘卻恣意的性欲,認為其天生必須壓抑,否則亂了倫理會造成「規矩」不復存,沒了規矩的社會是必定會敗亡的,如同古老祖訓那樣的真理。但同時也閹割過往儀式性的「耗費」、「狂歡」、「瘋狂性交派對」之類的活動,只留下各家內各自管理的「性倫常」,而上升至國家時期,也就是現代晚期,則是由國家法律代勞,建構分配繼承資本的體系,而個人興衰也就個人承擔,人們就此「自由地被國家控管」,可以自由地尋找資本家擔任傭人,自由的存錢來「消費」,我覺得這只拿長壽來換實在不值得,一個時代的人都回歸奴役,而且是在長期鎮壓底下完成的,這不能稱之為好的狀態。

只是我對於孩子的「同情」倒也不以為然,不必然是子嗣最大,而讓牛結實犧牲自己去完成,如不能革命改造「長壽鎮」,那麼牛結實「的」孩子要不就是同樣整齊地被歸化,要不就是像他一般被鎮壓,兩種選擇都沒有未來可言,何須多招個人來受罪呢?

我們對於看得見的暴力是不能容忍的,對於殺人不見血的暴力極端忍讓。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差事劇團《幌馬車練習曲》、《人間男女─幌馬車變奏曲》後雜想


時至差事二十年的日子,昨夜在座談後與久別不見的朋友小聊,討論起差事今年的兩齣「幌馬車」作品,我說那是有點片段疏離的尷尬感壟罩,友人則是認為事情會在劇場外完成,俯瞰劇場文本以及觀眾之間,最後再由評論構築出當代社會對於這片荒煙漫草的無能為力。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二重生活》請跟蹤我


看了小池真理子小說改編成電影版的《二重生活》是描繪一個哲學系研究生苦逼不知道寫什麼好,哲學探討人生又找不到解答,教授就推薦他一個奇想(因為教授在看Sophie Calle的書),既然你在思考人生的議題,不如實際去看看別人的人生吧,不要做什麼百人訪調,好好去跟蹤一個人,當然,不能被他發現唷!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洪水來臨前》看不見的「全球暖化」科學爭議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洪水來臨前》,畫面真的蠻美的,果然是動用福斯娛樂集團實力的國家地理頻道水準以上的高標。
   
當然就如同看完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大家只想到「全球暖化」會讓海平面上升低漥地的人會無家可歸,再來就是覺得製造溫室氣體很糟糕,應該要從「個人」開始節能減碳;台灣也有模仿作品叫做《正負2度c》同樣關注全球暖化,甚至還受到嚴凱泰、郭台銘等製造汙染的大企業老闆聯合讚賞,聽到就會覺得很好笑(是因為它們要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嗎?);因此《洪水來臨前》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擔任聯合國和平大使期間的作品,更是擁有受到聯合國認可的全球影帝公信力,在片中訪問的都是歐巴馬、教宗、聯合國秘書長等重要領袖,當然還有站在科學爭議的全球暖化支持方科學家,這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也不能說是聯合國跟美國到底怎麼樣,共和黨又如何反駁全球暖化的政治立場(傳統上較為保守的立場),這部片都會有效的對民主黨有加分作用,儘管民主黨參選人是希拉蕊也一樣。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讀書筆記】閱讀緬甸今昔《變臉的緬甸》、《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


【作者按】本篇從近年兩本關於緬甸的書《變臉的緬甸》、《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簡要的述說這過去以來較鮮為人知的緬甸殖民歷史與近代「解殖」的大緬族主義如何影響當前政治局勢,也是對於緬甸歷史的一個整理筆記,將兩本書的內容以一篇短文來勾勒,揭開過去在龐雜歷史中不甚明朗的緬甸。

《變臉的緬甸》作者理查‧考科特(Richard Cockett)是《經濟學人》雜誌東南亞特派員,2011年起開始定期造訪緬甸,藉由深度的人類學田野式走訪而描繪出具有立體感的緬甸社會;而《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則是由人權運動者班尼迪克‧羅哲斯(Benedict Rogers)從人權問題出發,40多次進出緬甸,將緬甸近代人權議題的迫切狀況勾勒清楚。《變臉的緬甸》可以藉由緬甸獨立前詳細的歷史描繪來看清殖民結束後獨立時遭遇的各式問題,其後《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對於獨立後政府如何恣意妄為的迫害各族各區百姓。

本文結構採歷史順序描述起,分別為遭英殖民前的複雜征戰史、大英殖民底下的「多元社會」、任其獨立的落日大不列顛、獨立反殖的大緬族中心主義、學生及其民主反獨裁、「民主化」、「自由進步」的代議政治、領導人的意向,最終以短結收尾。


緬甸,對於多數人來說就僅有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ogoda)的金光閃耀,以及作為佛教國家有多虔敬地信奉佛陀,似乎看來充滿了不丹式的幸福法喜,人民安居樂業的假象,而實際上緬甸可說是最兵荒馬亂的區域,經歷複雜多舛堪比隔壁的泰國,到底是什麼樣的歷史因素,造就了今日的緬甸?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Pokemon Go兩個月來的業餘觀察

Pokemon Go剛出的時候,華文圈還在爭執「神奇寶貝」、「口袋怪獸」之類的翻譯名稱,後來官方決定要釋出的時候定調為「精靈寶可夢」,開放試玩的七月初,許多人都預載APK好測試一番,苦於當時Intel核心的手機尚未支援遊戲,第一波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我連遊戲都打不開,只能等待官方釋出正式版本。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防堵《流感》保護美國的全體人類

今年的《屍速列車》火紅,我記憶中韓國電影當中好像還有一部災難片先前一直想看還沒看,就是《流感》,看完真是悲催,各方面情節都很好看的電影,白目的小女孩、自私的女醫師、智障的男消防隊員、不惜跟美國開戰的韓國總統、為選票的地方議員、附和美方協防的總理、要守護全人類的美韓聯軍司令,整體的深度完全打動人心,而且把較為真實的災難應變狀況給描繪得很不錯,看得我都落淚,但不是因為啥親情母愛,而是那種靠北艱難的生存處境,已經夠難活了還要去拯救陌生人,聯合國(美國)已經夠難纏了南韓還要去對抗,最終掙到一點機會突圍,還得感謝駐韓美軍司令大發慈悲。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再上映轉變未來?

看了《僕だけがいない街》(只有我不在的街道)真人電影版後,因為很多人提及跟原漫畫的改動,我實在很好奇,也就把漫畫版也看完了,我覺得真人版還原度很高,大概就是礙於篇幅後段無法完全緊跟原作才造成爛尾的結局。
  
「再上映」功能就像是小型時光回溯器,可以把人帶回過去,同時能夠修正過去,只是一般來說在修正中總是會牽動其他變項跟著改變,而修正本身就會再補齊每個「錯點」所造成的失誤,再讓你到達更遠的過去。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除障之後還是《鬼鄉》

看了韓國電影《鬼鄉》,據說是花了14年時間構思、募資,好不容易才拍好的電影,故事以一位遭受性侵的受害人精神錯亂而能神靈附體的乩身,用觀落陰的模式去模擬帶入當年遭受日軍強制作為戰爭性奴隸少女們的故事,最後以此神靈之舞告慰亡靈,希望他們歸來安息,我覺得倒是有點多餘,沒有真正直指戰爭暴行,反是日本當局有意識的先覺到這部電影題材特殊,甚至還有日本民眾威脅演員要注意自己,不願認清自己在歷史中的錯誤。
  
鏡頭底下常常會聚焦放大了戰爭當中的直接殺人者,如同《殺人一舉》、《沉默一瞬》,述說著當年協助執政當局肅清共黨人的流氓是如何的「邪惡」,最後在說你們這些惡人可以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審判嗎?以一個至高點道德審判個人,《鬼鄉》也讓觀眾不斷看見這些日本軍人殘忍的殺人、性虐、強暴這些少女,那是要把這些「戰犯」抓出來以祭亡靈就結束了嗎?告慰亡靈之餘,在釐清面對戰爭時所有被迫參與的「個人」,以及「指令」來源的強迫,才能夠把這些「被迫」給清算仔細。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帝國壓制下看不清的《海霧》

看了《海霧》,果真是怒海凶險人船合一,甚至連家、國都合一了,在世越號事件2014年發生後,8月上映的這部,果然是很轟動,但當時從韓國回來後8月我看了不少韓國電影,不過這部當時台灣還沒上映,不然就可以一併看,節奏感不賴又簡單粗暴的好電影。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大韓冷戰持續 鬥爭在《起源:首爾車站》

按捺不住就還是先看了被稱作是《屍速列車》前傳的《起源:首爾車站》,但必須說,本作也沒交代病毒的起源,應該說這是不太重要的元素,喪屍暴走是表象,潛藏在南韓的問題恐怕更為嚴峻,我倒覺得一開始喪屍行伍像是1945年的朝鮮共產黨或是南朝鮮勞動黨,後來被美國李承晩清除得乾乾淨淨,韓戰戰場遍及整個朝鮮半島從北打到南、從南打到北,經歷全面重創。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如果《哭聲》真有那麼一點暗喻美日韓關係

近日頗為火熱的韓國電影除《屍速列車》、《下女的誘惑》外,就屬《哭聲》最受矚目,是由韓國導演羅宏鎮所拍攝的推理劇情驚悚片,全片節奏明快、懸念強烈,讓人會發毛又只能忍耐下去看完。(有人看不下去這部由俞如推薦的電影
   
劇情複雜要說清楚並不容易,看完全片的第一時間還腦燒許久,覺得哪裡怪怪的連不上,不過如果加上幾個符號意涵上去,似乎就說得通,影評人最擅長就是符號學的解讀,也就可以自己合理化劇情。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置之死地而能後生《希望之國》

剛泡完溪水頗為醒腦,來介紹下午看完的園子溫難得溫馨的作品《希望之國》,用一種比較寫實紀錄手法去描述地震後核災的現況,也就少了很多比較刺激又血腥的地方,大概只剩下一點關於死生的討論。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創造偽集體記憶的《我的少女時代》

趁外頭風雨交加,早上就看了《我的少女時代》這部聽說去年在台灣超紅,但同一時間我在菲律賓無法感受其火紅程度,是後來回到台灣後在某個營隊表演改編劇本才聽同學說劇情,但也僅止於聽劇情我們就改出了惡搞版,之後電影台也上映,卻沒有認真停下來看過一遍。
   
原本嗤之以鼻的浮濫愛情劇,看完倒是覺得有其存在價值,因為如果你有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且覺得有被感動、感受到那種愛不到又美麗的「回憶」,那麼同樣操作過去高中時代暗戀、曖昧記憶的《我的少女時代》也是必須要一起來討論的故事。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狂奔《屍速列車》不見其性

先前在泰國電影院的時候,俞如就提到《屍速列車》好像會很好看,當時都還沒上映,只能簡單看個預告,覺得就是喪屍衝衝衝。
  
剛終於看了,一直衝又沒來由的喪屍好像Pokemon Go玩家,看到或是聽見聲響就狂衝,當然,劇情就是不交代喪屍的成因以及後續治療,恐怕也反映出某種對於病毒警覺性較低的人民意識。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貓都一個尺寸?《夜之國的庫帕》

最近生活老是跟貓為伍,就抓了一本伊坂幸太郎的《夜之國的庫帕》來看,故事很有趣,人可以跟貓咪對話,而且貓咪可以跟老鼠對話,劇情發展真是急轉直下,每一秒都充滿疑惑呢!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挪威的森林》少女意義

終於在夜裡看完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1987年),這本自很久以前就被人碎念說要看的書,反倒我先看了《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2013年)才回過頭來看完,在我看來當時在南歐爽的村上,情慾能力比2013年還要好上很多,我在看「多崎作」的時候只感受到那個死灰枯槁的狀態是比較寫實,其他的都很輕飄飄,「挪威」就很切實地把做愛細節跟反應都寫得很仔細,是讓少女看了能濕、少男看了會流前列腺液的好書。(還很白癡的在七月帶去北京雲遊了一圈卻只看了大概不到三十頁)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界脫回返《憤怒的菩薩》

昨天看完東山彰良這位中華民國籍在日作家寫《流》,描繪1975年的台北,就想起陳舜臣這位懂中文又懂歷史的華裔日本人,小時候曾經很愛看他寫的《小說十八史略》,那是有點搞笑的長篇歷史小說,我記得我跟我弟都覺得很好看,所以又順手拿起傳說中陳舜臣唯一以台灣做為舞台的小說《憤怒的菩薩》來看。
   
《憤怒的菩薩》描寫一位台灣人去日本唸書後結了婚回來,跟著住在新莊的老婆回娘家的時候發生的一系列殺人案,把國民政府軍、日本軍、當時台灣居民、軍統局的背景以不經意的方式交代得很清楚,甚至是有點多了,加上許多有趣的梗概,值得一讀。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東山彰良童年之《流》

許久沒看完小說後有點起雞皮疙瘩,背後有點毛毛的爽快感,偶然抓了一本去年下半年直木獎作品《流》,原本想說好像背景設定在台灣可以看看日本人寫啥鬼,卻沒想到作者東山彰良(王震緒)壓根不是日本人,取名叫東山只是因為祖籍山東,彰化則是小時候住過的地方,至今仍有中華民國國籍,在日本工作。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歌舞伎町24小時愛情摩鐵》的人物誌

斷斷續續的,終於看完《さよなら歌舞伎町》(歌舞伎町24小時愛情摩鐵),原本以為就是小清新故事錦集,看了發現雖沒有很硬的主軸,卻是以幾段「工作」所串起來的實錄


  

《出版禁止》的特別想看

以睡前讀物閱讀性質看完長江俊和的《出版禁止》,沒想到後面的劇情比我原本的期待寫得更好,特別是自己在看到關鍵時間後我立刻回去那個日期後直接再來一遍,那真的讓讀者有參與推理的快感。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不推薦《屍者的帝國》動畫劇場版

《屍者的帝國》劇場版,劇情設定在19世紀中旬,屍者革命發生,人死後可以注入靈素後復活變成勞動力,當餐廳服務員、馬頭工人、戰爭的士兵等等所有需要勞力的工作,也包含程式設計師、管理人、船長之類的角色也都可以由死人來擔任,可能全部人類的工作只要是可以化作程式的都能由死人來幹,但缺乏關鍵要素就是要讓死人像個活人,要有「靈魂」,而靈魂的有無要從語言下手,或是名字之類的模組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我要復仇》真能完成心中的正義?

看了日本電影《復讐したい》(我要復仇),劇情設定其實蠻有趣,2020年開始有《復仇法》,可以讓被繩之以法的加害者跟被害者家屬關在一個島上,然後被害者家屬有武器,在18小時內把對方給做掉就算是完成復仇,但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18小時內如果沒成功殺死對方,加害者就會無罪釋放,這個島裡面也能發生任何事,包含加害者把復仇者(被害者家屬)殺掉,最後無罪釋放的情節。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移民社會多元背後令其「不堪」的《燕尾蝶》

前幾天看電影台偶然轉到《新宿事件》,看到一段警察竹中直人和小弟警察看到日本政界跟黑社會人士在瀑布邊密談時說:「財團,政界,娛樂圈,黑社會,都是混在一起的,這就是資本主義!」
  
《新宿事件》是描繪1990年代日本中國移民故事,述說著如何在生存壓迫底下開始鋌而走險與地方幫會合作,最後成立自己幫派的歷程,在主流的加持下最讓人心灰的大概也就是傻B吳彥祖被高捷斷手的橋段,暴力反倒被凸顯,為何移民的本質卻弱化許多。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泰國行之前來個《我的鬼學長》

半夜找部鬼片要來嚇嚇自己,結果變成魔幻推理純愛故事,《我的鬼學長》(泰文:รุ่นพี่,學長)也有翻譯成聞鬼師,因為女主角可以聞到鬼,但還是學長、前輩比較合理。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紙之月》讓我們消費世界

看了角田光代小說《紙之月》改編的同名電影,我覺得蠻有趣的,會看這部是之前看到有朋友在看日劇版,查了一下意外發現有電影版,女主角看很久覺得眼熟,原來是演過《運轉手之戀》的宮澤理惠,但我對她其他作品真是不熟。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從未要求「人道」的同情 《The Look of Silence》

   
看完《The Act of Killing》後,接著看《The Look of Silence》(台譯:沉默一瞬),雖導演想說這次是從「被害者」家屬角度去看待真相,但我還是覺得很失望。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殺戮演繹的諧仿趣事《The Act of Killing》

在朋友推薦底下看了《The Act of Killing》(台譯:殺人一舉),與其說是殺人一舉,我比較喜歡《殺戮演繹》這個翻譯,故事從訪談開始卻逐漸因主角Anwar的提議而走向「心理劇」的路線,最後更是在鏡頭之下,Anwar感受到無止盡的「罪」,而步履蹣跚、心力交瘁,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嘔吐不已」,我覺得正是拿可怕的反獨裁、反威權統治的政治正確來直接壓在Anwar身上,讓他有「罪識感」而認罪、懺悔。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中國為中心的神話再造《軒轅大帝》

不小心看了省組織掏錢要大家進戲院必看的《軒轅大帝》,故事拍攝是都不算太糟,就是裡頭的中華中心主義味道太濃,最後那個「國」的說詞太矯情,圍牆裡的人這比喻太爛,實在是一種強橫的意識壓制,而沒有感覺到偉哉中華的史詩感,失敗。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與他的巡禮之年》

原本是要去圖書館借《挪威的森林》,結果只剩下新版的下冊,而沒有上冊,只好借了另一本叫做《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與他的巡禮之年》回來,最近睡前會看一點,當作床邊讀物,也都如願以償讓我看大概沒十分鐘就睡死。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堆疊的歷史 《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

看了一部電影《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故事真的很有趣,以都市考古的方式進行調查,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到源頭,發現萬惡的還是......

喜歡推理劇情的朋友們,可以細細品味這部,讓人有驚喜的感覺。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白金數據》理想世界?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電影版《白金數據》,我覺得他的設定蠻有意思,雖說是老梗,但還是可以思考看看。
   
起心動念就是科學家的「理想世界」,兼具醫生跟科學家雙重身分的「專家」治國理念,他想要創造出的理想世界,是沒有缺陷人的完美世界,所以故事一開始所殺的那些孩子,都是在DNA上有缺陷的人,在他所創造的系統可以藉著DNA資料推斷出這個人的面容、性格、行動方式、聲音質感等等幾乎包含整個人的所有資訊,而斷定這些孩子不會有好的未來,反而會造成家庭、國家負擔。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心得

先前看完錢理群的《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後,有人推薦我看趙鼎新的《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全書連結),可以更了解中共。所以也就順便看完了。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五女再見

看完伊坂幸太郎《Bye Bye, Blackbird-再見,黑鳥》,原本就想說是當輕鬆故事看,情節簡單,就是一個五劈男要被「帶走了」,就跟著一個偌大詭譎怪異的巨女,一一找五位女友道別的故事。
   
在看的時候一直浮現的是太宰治未完的連載《Good bye》,但由於我也不熟《Bye Bye Blackbird 》這首1926年的老歌,僅能就先前看太宰,他說「唐詩的五言絕句裡,有一句『人生足別離』,我的一位前輩將它翻譯為:只有『再見』才是人生,翻得真好。相逢時的喜悅總是倏忽即逝,唯有離別時的傷心,殘留綿遠。若說我們總是活在惜別之中,是絕對不為過的」
   


永遠只有劉德華最帥的香港電影《老笠》

《老笠》真是道出了近年港片無新血的問題,也是整個既得利益者體系無法更新的問題。也像是《殭屍》那般,訴說著某種屍身與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鬼影。



園子溫《0cm4》

等冷氣期間看個短片《0cm4》倒是不錯的選擇,顏色對於人來說是什麼呢?色弱的人、色盲的人因為看世界的色調不同,所以就不正常嗎?非得要去動手術改造不可?